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结论
8月份信贷、社融回稳,亮点在于政府债加速发行起到拉动作用。而私人部门融资增速并未明显回升,最终社融存量增速仅回升0.1个百分点。体现货币活跃度的M1同比增速继续降至2.2%。近期诸多刺激政策一定程度有利于私人部门需求潜力释放,但效果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我们仍然认为短期内政府部门发挥积极作用依然不可忽视。预计政府债9月份继续加速发行,有望继续支撑社融;若商品房成交迎来短期反弹,也可能拉动居民中长期信贷小幅回升。
数据
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新增社融3.12万亿元,同比多增631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9.0%,前值8.9%。M1同比2.2%,前值2.3%;M2同比10.6%,前值10.7%。
要点
8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偏强,主要是由于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另外信贷处于近五年同期中性偏强的水平,也对社融形成小幅支撑。
分项看,首先是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对社融支撑作用较明显,符合前期提示。8月份政府债券新增融资放量到1.18万亿元,同比增加8755亿元,对今年4-7月的空缺形成很大的弥补。专项债预计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政府债增速可能也会继续回升。
其次8月新增直接融资(债券+股票)仍然不强,今年2月以来首次同比多增,主要是去年基数低,而金额并未强过季节性。债、股融资表现分化:8月新增债券融资约为股票融资的两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债券多增、股票少增。IPO阶段性收紧,未来一段时间企业股票融资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第三是8月信贷对社融仍有一定支撑。社融口径新增信贷同比少增102亿元,同时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868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不及去年同期,“去杠杆”的趋势暂未出现明显好转,地产投资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企业票据融资“一枝独秀”,中长期、短期融资均同比少增乃至净偿还,当前PPI、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主动/被动去库存切换,企业投/融资需求整体偏弱并且结构略有失衡,长期资金偏弱。
8月份, M1、 M2同比增速各自继续下滑,(M2-M1)/M1小幅上升,仍然偏高,表明社会整体储蓄倾向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进一步看居民存贷款,2022年以来居民贷存比(居民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持续下滑,8月份居民新增净存款(存款-贷款)3955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明显高于2018-2021年水平。表明居民储蓄上升、债务扩张放缓的趋势不断加强。
四季度看,我们认为货币、财政政策发力仍不可缺位:一则货币政策预计至少还有10BP的降息空间,二则一线城市可能进一步放松地产政策,促使地产销售回稳,三则财政政策也可能扩大赤字、盘活债务结存限额。
1
8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3.12万亿元,处于近五年同期偏高水平,仅低于2020年同期的3.58万亿元;而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小幅回稳,上升0.1个百分点至9.0%。本月偏强的社融主要是由于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另外信贷处于历年同期中性偏强的水平,也对社融形成小幅支撑。
分项来看,首先是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对社融支撑作用较明显,符合我们在《7月金融数据点评》的提示。今年4-7月政府债融资一直在5000亿上下波动,发行节奏偏慢。自从7月末政治局会议提到“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8月份政府债券新增融资放量到1.18万亿元,同比增加8755亿元,对4-7月的空缺形成很大的弥补。8月末政府债存量同比大幅提升1.4个百分点至11.5%的水平。实际上6-9月是政府债发行大月,今年8月单月融资占全年计划比重为15.4%,比过去5年同期均值[1]高2个百分点,发行进度明显加快,8月份专项债的加速发行是主要驱动力。今年专项债预计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继续支撑社融,政府债增速可能也会继续回升。
其次是8月新增直接融资(债券+股票)同比多增432亿元,是今年2月以来首次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偏低,实际金额上看并未强过季节性,8月新增直接融资额处于近5年偏低水平。一级市场的“股债跷跷板”特点也有体现,债、股融资表现分化:8月新增债券融资约为股票融资的两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债券多增、股票少增。
8月份债券融资2698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多增1519和1186亿元,我们在《9月债券投资报告》中指出,今年8月信用债(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发行成本大体呈下降趋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行成本偏高,融资成本有所上升。而融资成本偏高之下,今年前8月,社融口径债券融资同比少增6458亿元。
对于股票融资,8月份股票融资1036亿元,同比少增215亿元。今年前8月,股票融资同比少增1300亿元。并且8月末为活跃资本市场,IPO阶段性收紧,未来一段时间企业股票融资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再次是非标融资同比少增,小幅拖累社融。委托、信托与未贴现承兑汇票分化。新增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均不及去年同期,分别为97亿元和1129亿元,分别同比少增1658亿元和2357亿元。新增信托贷款为-221亿元,同比少减251亿元。
最后是社融口径新增信贷, 8月新增1.34万亿,同比少增102亿元,比7月有所好转。同时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总体看,8月信贷对社融仍有一定支撑。信贷、社融回稳,但信用产出效果暂未继续好转。从信用扩张效果来看,信用所带来的需求扩张效果(或者说债务产出效率)小幅回落。以汽车销量和PMI值为例,大致以PMI/社融以及乘用车零售量/社融的趋势值表征信用扩张效果,可以看到这种产出效果有所回落。
我们认为当宏观杠杆率超过一定阈值(通常用债务总量与 GDP 之比来衡量宏观杠杆率,即债务率)之后,我国经济就会进入债务低效型发展模式中。继续加杠杆的边际收益下降,边际风险上升。当前信贷回稳,信用产出效果反而下降的现象,一定程度证明债务低效的发展模式仍在延续。
2
居民贷款不及去年企业贷款期限缩短对于新增信贷,8月份居民贷款仍不及去年,家庭部门“去杠杆”暂未明显好转。企业中长贷仍然同比少增、短期贷款收缩,票据融资“一枝独秀”。
对于居民贷款,中长期不及去年同期,“去杠杆”的趋势暂未出现明显好转,一定程度反映出地产投资的积极性有待提高。8月份新增居民贷款3922亿元,同比少增658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1602亿元,同比少增1056亿元。8月以来地产需求政策“多管齐下”,接下来的“金九银十”乃至整个四季度,商品房成交可能迎来短期反弹。对应居民中长期信贷或有望短期回升。
对于企业贷款,与7月份一致的,仅企业票据融资相对较强,中长期、短期融资均同比少增乃至净偿还,表明企业融资需求整体偏弱。8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6444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增,绝对量处于近5年中性水平。企业短贷再次出现净偿还,新增额为-401亿元,企业短期融资需求主要靠票据融资支撑。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合计3071亿元,同比多增1601亿元。
8月企业短期资金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超过30%,达到今年以来最高值,而企业长期融资来源中,直接融资并未明显上升,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或表明企业资金需求略有失衡,长期资金偏弱。我们认为当前PPI、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主动/被动去库存切换,并且下一轮需求回弹的力度可能不强,对应的补库存力度、长度也可能偏弱。从这个角度看,工业企业投资需求,尤其是长期投资需求也可能难以有力回升。
3
M1增速进一步回落显示需求偏弱8月份,体现货币活跃度的M1同比增速继续下降0.1个百分点至2.2%。这与近期物价、PMI等数据传达出同样的信号。CPI环比连续3个月低于历史均值、核心CPI读数偏低,制造业PMI在收缩区间,体现国内工业消费品需求偏弱、地产销售边际放缓,整体内生动力有待回升。
8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继续下滑0.1个百分点至10.6%。表征存款定期化的(M2-M1)/M1小幅上升至3.22,仍然偏高,表明储蓄倾向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从存款增速与贷款增速对比来看,8月份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速与贷款同比分别维持在10.5%和11.1%。存款增速仍不及贷款增速下滑更快,不排除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
我们进一步观察居民存贷款,2022年以来居民贷存比(居民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持续下滑,表明居民储蓄上升、债务扩张放缓的趋势不断加强。从金额来看,8月份居民新增存款与贷款分别7877亿元和3922亿元,新增净存款3955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明显高于2018-2021年的水平,也一定程度表明居民储蓄倾向加剧。
整体看,8月份信贷、社融回稳,主要是政府债加速发行起到拉动作用,而私人部门融资增速并未明显回升,最终社融存量增速仅回升0.1个百分点。我们在9月8日发布的《四季度经济展望》提示,近期诸多刺激政策一定程度清扫了私人部门潜力释放的阻碍,但政策效果滞后、就业预期偏弱、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下,私人消费和投资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仍然认为短期内政府部门发挥积极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四季度看,我们认为货币、财政政策发力仍不可缺位:一则货币政策预计至少还有10BP的降息空间,二则一线城市可能进一步放松地产政策促使地产销售回稳,三则财政政策也可能扩大赤字、盘活债务结存限额。预计政府债9月份继续加速发行,有望继续支撑社融;若商品房成交迎来短期反弹,也可能拉动居民中长期信贷小幅回升。
[1] 按今年3.88万亿赤字+3.8万亿专项债的总发行量测算,另外,由于2022年政府债发行节奏较特殊,过去5年选2017-2021年数据。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2023年9月11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仝垚炜(研究助理)S1070122040023 tongyaowei@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评【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快评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可转债月报
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